機電技術依然堪憂 業內同仁表示“忐忑”
從過去一年時間來看,我國機電行業的出口貿易總體呈上升趨勢。翻看去年的數據,截止到2010年10月,中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2.23%,其中,中國機電行業產品出口總額8427.47億美元,超過同期出口總額的一半。從數據上看,當今國內機電行業呈現出一日千里的發展形勢。但享受這些賞心悅目的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現階段國內機電行業所存在的技術方面問題。
一、核心技術嚴重制約著我國機電產品的發展
高端的大型企業之所以能在行業內贏得主動和尊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掌握著自主知識產權。只有掌握了高端技術,才能最大程度的去爭取機會和利潤。當今國際分工將生產分為高、中、低三部分。大型的跨國企業手中掌握著產品的高端技術環節,僅僅把中低端的加工技術轉移到發展中國家,最大程度利用廉價勞動力來壓縮成本。而在利潤的分配上,高、中、低端的利益比例為7:2:1,我國在這條鏈接中的位置處在中低段,也就是說,扣除了相當一部分專利費后,國內機電行業的企業利潤只剩下一點可憐的加工費。而我國近九成的機電產品出口是通過加工貿易的方式實現的,其中75%屬于外商在華投資企業。如電子信息產品在我國出口產品當中占主體地位,但真正的核心關鍵部件卻只能依賴進口。所以,與其說是“制造大國”,自嘲賺取一丁點小利潤的“加工大國”更為貼切。
二、綠色環保理念沒有切實的運用到生產技術當中
自2009年開始,國家就提出綠色環保的工業生產理念。節能減排一度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追蹤熱點,而我國相當大部分企業為了貪圖利益上的競爭力,在生產工業產品的材質選擇上依然堅持使用有毒材料,致使國內眾多高端機電產品無法進入國際市場。以寧波為例,隨著國外有關健康、環保、節能等方面的關卡越來越緊,寧波出口企業所遭受的損失也正在越來越大。據寧波檢驗檢疫局日前剛剛發布的調研信息顯示,2010年寧波全市出口企業受技術措施影響而蒙受的直接損失總額超過了23億美元,機會損失更是達到46.59億美元。一旦歐盟發布的《關于報廢電子電氣設備指令》被西方國家所采納,我國的機電產品出口大門將死死的被關上。
三、管理體系不完善嚴重抑制技術水品的提高
無論GDP增長速度多快,國家經濟發展態勢多迅猛,中國現階段依然處于發展中國家??萍妓绞冀K落后于發達國家,加之技術管理體系的不完善,許多產品沒有通過指定的技術標準就投入市場。即便通過標準,也存在國內技術標準不統一或者嚴重低于國際標準的情況,這些完全無法跟國際貿易標準統一起來。另外,由于執法方面的松懈,政府無法有力的對投入市場的產品進行質量監督。這也使企業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沒有一個質量標準的牽制,在這種情況下將產品投入出口貿易,將直接導致國外企業對中國機電行業的產品提出質疑。
所以,我國機電行業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的發展,但面臨從“加工大國”成為“制造大國”的過渡期,依然要在抓住機遇的過程中審視并完善自己,才能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