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上海國際機床展呈現三大趨勢
定于2011年6月28日至7月1日舉行的十三屆上海國際機床展,適逢中國國民經濟各行業產業升級優化、產品結構調整深入進行之時,同時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在崛起,各行業對機床,尤其是高端數控機床的需求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顯著增長。
在這樣的經濟大背景下,EASTPO的專業觀眾們大都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高速、精密、復合、智能化以及節能減排概念的主機和功能性部件;而展商們自然把上海國際機床展作為展現實力,推出最新產品的有利時機和最佳平臺。綜合各方面的信息來看,第十三屆上海國際機床展將呈現出下述三大趨勢。
一、高精、高效、成套生產線成展品主流
包括沈陽機床、大連機床、杭州機床、漢川機床、海天精機、南通科技等在內的一些龍頭企業,近年來不斷推出高精度、高效率數控機床。如沈陽機床針對汽車、航空航天、軍工、風電等行業推出的HTM40100h臥式銑車復合加工中心,具有多軸聯動功能的復合加工能力,體現了當今數控機床高效、高精、復合化的發展趨勢;“帶AB軸的高速曲軸聯動加工中心”——VMC22120c高速五軸聯動加工中心,可為國防等重點領域提供加工解決方案;VTM350140lg龍門車銑磨復合加工中心,集成了激光淬火技術及磨削系統,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對大型零件“一次裝夾完全加工”,其復合加工功能滿足了客戶的多種需求。特別是“新五類”機床和安裝了“飛陽數控系統”的高端數控機床給人印象深刻。而以組合機床、柔性制造系統及自動化成套技術與裝備研發著稱的大連機床集團,新近推出了 BK系列龍門式五軸五聯動加工中心,標志著大連機床集團的機床制造水平向著國際一流水平又邁進了一步;由多臺主機和機械手組成的發動機缸套加工生產線代表了國內最高水平,生產效率成倍提高。FMC系列多工位柔性制造單元則是大連機床集團開發生產的又一款具有國內領先、國際上亦屬先進水平的產品,據介紹,FMC廣泛適用于箱體、殼體及異形零件的自動加工,可一次裝卡8個工件并能夠自動完成每個工件的4個面及圓周的銑、鏜、鉆、擴、鉸、攻絲及空間曲線面等多種工序加工。
杭州機床集團公司的MGKF600 高精度數控立軸復合磨床,結構緊湊,整機具有高剛性和高穩定性,很高的回轉精度,適合軸承類、齒輪類、套筒類零件的的高精度磨削加工,可在一次裝夾工件中完成工件內圓、外圓以及端面的高精度磨削加工。另一款MKL7150×16/2型 七軸五聯動數控強力成形磨床,擁有多項專利技術,采用緩進深切強力成形磨削的先進技術,可由毛坯直接磨削成形,生產效率高,成形精度好,自動化程度高。
二、功能性部件展出比重顯著增長
中國機床工業發展至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然而數控系統以及關鍵功能性部件成為行業短板,極大地制約了機床工業的健康發展。不過,現在這種情況有了一定改觀。
對包括數控系統在內的功能性部件供應商的招展下了很大功夫,力邀他們攜其產品參展,展商和展品的展出比重上有顯著增長。廣州數控、三菱、海德漢、德煌、馬可等國內外著名企業將亮相本屆EASTPO。其實早在去年,沈陽機床自主研發的25臺“新五類”高端數控機床在第十二屆上海國際機床展上展出,引起各界高度關注,這25臺具有國際化水準的數控機床就有6臺裝上了其自主研發的 “飛陽數控系統”,使用證明,沈陽機床這些裝備了國產數控系統的高端數控機床,其加工精度、加工效率與國際先進水平不相上下。
三、展品凸顯智能化特色
數控機床的智能化是未來數控機床發展趨勢,這種智能化不僅體現在加工過程中,機床能按照人事先設定的加工工藝流程精確執行,更主要的是,對加工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干擾因素,比如溫度變化、振動等,機床能進行自動調整、適應,甚至根據情況修整程序及工藝參數,達到工件的最佳目標值。此外,實現遠程控制也是智能化數控機床的標志之一,這有助于一些有毒有害生產環境實現無人化管理的目標。
從歷屆上海國際機床展的展品展出情況來看,上海國際機床展已成為各機床廠商展示自身機床產品智能化的一個大舞臺,比如山崎馬扎克公司的產品,以復合化、智慧化、自動化和環境技術為制造理念,將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完全融合,對以復合加工機器形成的彈性生產方式加以進化,將從毛坯到完成品為止的所有加工工序集約到一臺機器上進行,不僅實現了加工過程和刀具交換的自動化,還能夠實現語音、圖形、視像和文本的通信功能。機床可與生產計劃調度聯網,實時反映機床工作狀態和加工進度。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是我國高端制造業的集聚地,市場需求推動了技術進步,同時也使得本屆上海國際機床展成為行業翹楚展示自身技術水平的最佳平臺。
上一篇:“十二五”用電自動化需求旺盛
下一篇:寧波鄞州一季度繼電器出口量價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