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觀察—中國電氣的核心文化價值
中國電氣行業戰略躍進的時代已經來臨。隨著“勢力的再組合、市場的再劃分、利益的再分配”,電氣企業的競爭面臨著空前復雜的局面。盡管行業政策使電氣企業大起大落,但不應該因此僅僅關注宏觀調控而忽略企業自身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重要性。中國電氣行業目前處于以技術和規模制勝的階段,科技研發和資本運營成了中國電氣行業主要的競爭戰略和成長戰略。核心競爭力是一個企業核心能力的系統組合,隨著企業逐步從規模化集約運營轉向內部資源優化整合,品牌與文化的競爭必然要上升到更為重要的地位。也就是說,中國電氣行業在技術升級、規模升級的同時,將面臨文化升級的狀態。這其中理念思維的創新、企業文化的創新是中國電氣行業現在以及將來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企業文化深層次是企業哲學,是解決企業存在價值的核心。對于電氣制造業來說,工業精神正是其主要價值所在。這樣的工業精神包括從愿景規劃、使命界定、核心價值觀制度化以及基本假設四個方面的內涵。
愿景引航:中國電氣,世界品牌
暫時拋開功利的經濟學而以管理學的視角來看待企業,將發現人的存在哲學與企業的存在哲學是如此之統一協同。人生哲學無非圍繞人存在的價值、存在的目標以及如何活著更有意義;企業同樣如此,高瞻遠矚的企業無不需要時常審視自身存在是為了什么、存在的價值是什么以及如何存在。愿景就是告訴人們“企業是什么”,告訴人們企業將做成什么樣子,是對企業未來發展的一種期望和描述。只有清晰地描述企業的愿景,員工、社會、投資者和合作伙伴才能對企業有更為清晰的認識。在我們的中國企業文化戰略框架中,愿景是戰略與文化的交集,既是戰略的方向,也是文化的導航。因此愿景是一種激發潛能的夢想;愿景是一種征服世界的野心;愿景更是一種將軍趕路不追兔子的胸懷。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掌握著機械制造業的高端核心技術,以其技術及品質賺取高額的利潤,并實現世界級品牌的跨國運營。中國電氣行業同樣面臨著這樣的局面,雖然在國產化率的強制下,以“市場換技術”要求跨國公司向中方轉移相關技術,但國產自主工業品牌距離世界水平,距離世界電氣業的一流企業尚有很大的道路。中國電氣行業最大的愿景就在于實業強國之夢,成就世界級的電氣工業品牌。但與此同時,中國的電氣工業是外商最看好的行業之一,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世界電氣設備制造商們加速進入這個誘人的市場,成為中國電氣設備市場的重要供應商。在前不久公布的中國電氣工業100強中,外商投資企業就占去了30個席位。
1992年,胡成中以“力超德國西門子”之意取“德力西”商號的時候,正如胡自己所言的是追求自我價值中的“生命萌動”的時期。這樣的愿景是何等地樸實和充滿豪情壯志,但如今這樣的愿景已經從“力超德國西門子”,轉變到“德報人類,力創未來,趕超西方”,又確定為現在的“德報人類,力創未來”。德力西愿景的一步步模糊以及對于趕超西方的理念的弱化,是胡成中感受到國內電氣行業巨大的競爭壓力,是屢次到電氣強國德國考察之后的缺乏信心,還是為多元化戰略所作的鋪墊?這一點我們不得而知。但2002年底,南存輝說過一句話:“我憧憬,在未來的世界輸配電領域,有一個響亮的品牌來自中國,它的名字叫‘正泰’。”愿景者,遠非觸手可及的目標,而是深沉承載希望與社會價值的夢想。與美國企業愿景中充滿諸如“最佳”“最好”“領導者”“讓每張桌面上和每個家庭里都有一臺電腦”等等的壯志凌云式的表述截然不同的是,中國企業還沉浸在創知名品牌、名牌戰略、國際一流等模糊不清的口號之中,感覺不到清晰的方向感。中國企業管理者現在最需要的是修正埋頭苦干的“實干闖未來”的心態,揚起頭來反思企業哲學,尤其是我們企業的愿景,我們的商業之夢。
共贏的使命:產業價值鏈的整合協同
在我們的企業哲學理論中,使命是指企業存在的價值、存在的理由或者說要解決企業為什么能夠存在的問題。這本身可以分解為兩個問題,第一是企業自身存在的意義,第二是企業存在對于社會的意義。具言之,企業使命關鍵要解決企業、股東、員工、客戶、合作伙伴、社會等若干利益相關方的價值定位以及企業與它們的關系如何處理。在國外企業的表述中,有稱之為使命、宗旨、任務陳述、信條、信念等等。在一個特定的產業社會中,企業的存在價值由貢獻決定,企業為誰做多大貢獻決定了自己存在價值的大小;在一個特定的產業社會中,企業必須遵循自己的價值承諾,處理好各種特定的社會或產業社會關系;并且,按照自己的存在價值與理由,謀求在產業價值鏈中不可替代的競爭地位。企業除了要為股東謀利,除追求利潤最大化之外,它還要承擔社會責任、肩負歷史使命。實踐證明,能永續發展的企業,無不與其堅持崇高的使命、自覺履行自己應盡的社會責任密切相關。
中國電氣企業的使命并不僅僅在于實現其企業的主體價值,實現做大做強做久,實現股東、管理層和員工的自我價值,更包含其對于社會、合作伙伴及相關利益方的責任。中國古代的“和然后利”以及“義利之辯”正是談這個問題。
從社會責任的角度,要求中國電氣企業做出倫理化的商業決策,實踐其對于社會安全、環保的價值承諾。當國內某電氣集團堅持其環保的理念,并進行品牌推廣的時候,受到了眾多業內的質疑,對這種質疑持保留態度。應當鼓勵企業敢于去表達自己的使命陳述,敢于去詮釋自己品牌內涵,并且敢于去真正地執行落實。比之中國企業,跨國公司在環保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意義上更有著高出一籌的響應。全球性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公司采用“三重底線”方法來展示其所取得的經濟、環境和社會表現,并在原來的環境和
上一篇:自動化產業助力工業轉型升級
下一篇:我國電力變壓器發展與國外差距透析